查看原文
其他

侨乡喜洲,老舍笔下的“奇迹”

2017-06-11 拾云南

“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远远的就看见几所楼房,孤立在镇外,看样子必是一所大学校。

——老舍先生《滇行短记》


6月10日,第15届东盟华商会在昆明拉开帷幕,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华商、侨领汇聚一堂。开幕式当天就已达成签约50亿余元人民币,令人惊叹。



云南是中国第五大侨乡,而喜洲作为云南的著名侨乡之一,不仅是一座历史名镇,还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和白族民族资本主义萌发地,更是被老舍先生称之为“奇迹”和“云南的‘剑桥’”。



喜洲故事


喜洲确实是历史悠久的城镇,而且曾经是南诏古国的陪都。早在南诏入主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



喜洲还是大理国国王段思平的故里。在喜洲街西面的苍山五台峰麓有个叫阁洞滂的白族村子,村子不大,但因为历史上有显赫的段氏家族而名声远播。


喜洲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南诏时,大厘城——喜洲镇即是一座有名的商城,“河赕贾客”的经商足迹远涉骠国等东南亚一代。



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喜洲商帮”,至民国时期,发展成以“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中心的300多户740多家的民族资本家的大商集团,在国内外设有商号119各,约有100余户参与出口贸易。其中严、董、尹、杨四大家各拥有资产达数万两黄金、数千名职工的大商号。因商业远涉国外、海外侨胞增多,喜洲成为云南侨乡之一。



从此,现代文明也就如影随形地与之俱来。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云南农村还处于十分落后的时代,喜洲已经通了公路,有了当时稀罕的玩艺电影,近代文明的主要硬件先后出现,比如私立五台中学、女子小学、苍逸图书馆、喜洲医院、沙村酒精厂、云南农村第一座水电站万花溪电站等设施奇迹般成套涌现在苍洱之间。一份鼓吹现代文明的刊物《新喜洲》在大都市上海铅印发行,开了一代新风气。当时有人曾有“穷大理,富喜洲”的慨叹,说喜洲是“小上海”。



在喜洲,除了商帮外还有一段往事无人不晓。1938年,武汉的华中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在战火中举校迁至桂林,但日军频繁轰炸,难保师生安全。1939年2月,华中大学迁移到昆明。昆明的喜洲商帮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表示要接纳华中大学。1939年3月,在喜洲开明绅士的赞助下,华中大学的师生们分批迁往喜洲。华中大学以大慈寺、奇观堂、张公祠等寺庙、宗祠作校舍,借用大慈寺周边几处街巷和村落的祠堂、民宅作为师生宿舍安居下来。一时间小镇上中外著名学者教授云集,对喜洲乃至滇西地区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喜洲人文


喜洲镇的中心四方街,是由林立的店铺围成的小广场。这里竖着一座石坊,这就是近年来修建的“文明坊”。这个地方原来的石坊叫“题名坊”,是明朝时专为镇上考中的进士而修建的。那时候凡是街上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人都可以把名字刻在石坊的大理石上,当时在题名碑上留名的明清进士和举人就将近有100人。



过去,每逢正月初三这天,人们要在这里举办“鱼跃龙门”活动,有功名的要和唱诗文,年轻人将鱼篓丢过坊去,以寓跳龙门之意。西面进入镇里的那座门楼叫正义门,门旁边竖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明儒杨弘山先生故里”几个字。杨弘山,名叫杨士云,明正德年间,考取进士,从翰林庶吉士转为工部给事中,有很多哲学著作和诗文问世,是喜洲镇最值得骄傲的名人。



明清以来,镇上还出了不少精通汉文化的白族文人,民间有“一门三进士”、“四兄弟同榜中举”、“父子举人”的佳话。同盟会员、在日本主办过《云南杂志》的著名法学家张耀曾就是“一门三进士”的后代。还有一位是明代白族奇人、入选《明史》“隐逸传”的杨黼,因为不是喜洲街上的人又淡泊功名不求仕进,所以不入“题名坊”,但他的村子离喜洲不远,是喜洲文化圈重要的历史人物。湾桥镇上还出了一位中共将领周保中,这更是了不起的人物。



当代的喜洲人更是人才济济,有“三百教授同一镇”的美誉。之前央视热播电视剧《金凤花开》的作者、白族作家景宜小时候就在喜洲长大,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张丽珠,我国第一所劳动人事学院的创建者赵履宽,电影《五朵金花》的演唱者赵履珠,两弹一星元勋、导弹专家王希季(其母为喜洲人)等都是喜洲人。


喜洲建筑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应邀到华中大学讲学时,惊叹于喜洲的人文荟萃和雅致环境,他写道:“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



古镇里朴实无华但略带沧桑的院落比比皆是。作为白族聚居地,喜洲保存有明清以来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明代遗留下来的杨士云“七尺书楼”;清代杨源大院,赵廷俊大院;民国严子珍大院,杨品相大院等共三十多院。喜洲街上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式样遍布其间,斗拱重叠、雕梁画栋的门第随处可见,水墨山水、翘角飞檐的照壁光彩依旧,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门窗绚丽多姿。



喜洲美食


喜洲破酥粑粑是喜洲著名的风味小吃,色香味具佳,可甜咸两种口味,口感香、酥、松,油而不腻,冷热均宜。



喜洲鱼,是当地白族煮的鱼,味道格外鲜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乳扇,是用制成的薄片,状如折扇,故得名乳扇。生吃、干吃、油炸、煎烤均可。



玫瑰糖,是大理地区一种传统食品,在这里世代居住的白族人在每年的4-5月份采摘自己房前屋后的食用玫瑰花瓣,制作成玫瑰糖,然后做成各种点心的馅料,或者添加到各种冷饮中食用。



生皮,是大理一带的白族人民传统的待客名菜。因为口感鲜嫩、滑爽,且味美甘甜、营养丰富,并且没有半点腥味,千百年来,一直是当地白族群众最喜爱的民间菜肴。



炸粉肠,是把猪小肠切成小段后,用油炸过,里面变成了粉状物,吃起来面面的,口感很不错。



喜洲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震憾和喜欢的地方。它犹如一本内涵深刻的字典,每翻开一页,无论是古朴的民居建筑、迷人的白族风情,还是深厚的历史人文,处处透着无穷的魅力和秘密,即使读了千遍,也不会厌倦。


发现云南,拾滇之美


扫描二维码

勾搭洋芋君

洋芋君综合自网络



往期精选

去侨乡昔马,邂逅花海和仙鹤

一大批美食入选云南非遗名录,这其中有没有你的最爱?

5岁傈僳族小姑娘从怒江大峡谷走向巴黎时装周

高考恢复40年,来听听不同年代云南的高考故事

《神奇女侠》里美丽的天堂岛,云南也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